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如何做? 金融监管总局五地监管局发声


时间:

2024-09-26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2日讯1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上海监管局◆■★◆★■、安徽监管局★★◆■、四川监管局、宁波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五、持续监管强调动态性◆■◆■◆■,走好一生路,突出三个“全”。即覆盖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这次机构改革就突出了根据企业、金融机构的生命周期,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准入部门、机构监管部门★◆★■◆★,风险处置部门等★★,实施“一条龙”式的监管★■★★◆■,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通过分类分级监管评级◆◆,以点的监测实现线的监管,再到面的监控,真正使“五大监管”能够形成五维一体的监管架构■★■★■■,共同通过五维一体监管来呵护和保障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引领行业绘就★■■“五篇大文章”★◆■■。

  孙国栋指出■■,该局将实施“四新◆◆◆■”工程与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四、长牙带刺严执法,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不断增强监管的专业性◆★◆◆■★、权威性和透明度。抓早抓小防控风险,聚焦股东股权、关联交易等实质性风险加大检查稽查力度■◆■■,穿透识别◆★、精准打击各类隐匿性、交叉性、关联性风险◆◆★◆,及时叫停、规范涉嫌借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的■◆■★“伪创新◆★★★”“擦边球★◆”行为◆★,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带病运行”■■。

  坚持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金融支持厚植发展沃土。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联合实施川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行动,优化完善金融支持体制机制,在成都、绵阳等地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开展“科技金融专员”试点。紧密协同产业发展★★◆◆,将金融保障措施纳入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计划,实施金融赋能四川新型工业化主引擎“融雪行动■★”,汇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四◆★、穿透监管强调精准性,主要是扎好一根针,突出三个重点。即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各监管手段中,既看人又看事■★,既看表又看账★★◆◆,还要透过人★◆◆★、事◆■◆★★★、表■◆、账看风险。打通数据源,精准打击各类隐秘性■★■◆、交叉性、关联性的风险■■◆■★★。运用大数据工具◆◆■◆,打破机构地区壁垒,百步穿杨◆★■◆■■,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

  坚持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同步推进,金融供给润泽充足“活水■★■★”。2023年◆★,推动省政府提出“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15%◆◆◆、中长期贷款增量不低于1000亿元”的目标,配套出台专项激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加投入。探索◆■■★★“牵头行”服务模式,鼓励设置制造业融资事业部或服务专区,建立专门机制,鼓励参与重点项目规划★★◆、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提升融资效率。

  二◆■、数智赋能■■★★,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金融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推进■★◆◆★、精准兑现的全过程管理。以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小微企业名单为基础★★★,通过“名单制+数智化”方式,筛选形成政策适用对象清单,匹配数据信息★■◆“精准画像”★■★■★,点对点推送至银行机构开展对接服务◆★■★。运用监管大数据跟踪监测政策执行情况,强化闭环管理。

  二、跨前一步增合力,打好监管和政策的协同“组合拳”。主动加强与各金融管理部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派出机构的工作联动,有效集成各方资源和力量,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2023年全年★■■◆■,该局与有关单位联合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广泛覆盖帮扶市场主体■★◆■■、助力产业恢复发展◆■■、支持持续扩大消费等领域。如■★★★◆■,依托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筛选潜在首贷户向银行推送★◆◆◆◆,由银行“送贷上门”★■★★,2023年全年推送企业近4万家次★★◆,银行对企业的综合触达率达到85%。优化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补助政策■◆◆,累计为1.37万家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超过8500万元。

  一、狠抓落实讲政治,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金融领域落地落实■■■。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和实干家◆■★■◆★。同步推进健全制度和严格执法,靠前监管、精准施策★■,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二◆■◆★、行为监管强调人民性★◆■◆★◆,织好一张网,突出三个“管”。一是管合法更要管非法。严防“有照违章”★★■◆◆■,也严禁“无照驾驶★■◆”。对正常消保诉求“开正门”,提高办理质效;对违法违规、闹访缠访行为★◆★■■■“堵偏门”,释放监管资源。二是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发挥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的作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织牢协作网络,加强群防群治◆■■,全方位管控、全链条打击。三是管事后也要管事前,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教育与惩戒并重,加强适当性管理★■◆■★,全面提升金融消费者和金融参与者的素养◆★◆■。

  一是强化监管引领,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列入重点工作,积极协同安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等部门,凝聚央地合力,出台系列举措■★■★◆◆,压茬推进★◆◆,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质效■★◆◆◆。出台专门指导意见服务安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金融支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主线,强化金融专业护航◆■★★■■,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分类施策,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格局。丰富“伙伴+主办■★★■”场景化金融服务◆■★◆■,分层分类,靶向施策。主要是三方面聚焦★◆◆★◆■,一是聚焦小微企业园及园内企业,联合推出银园企■★★■■■“双向选择◆★◆◆★■、分类合作”的“伙伴银行”服务模式,建立◆★★★“大小(银行)搭配◆◆■★◆、产品互补★■◆◆、服务分层■◆◆”服务格局,满足园内企业多层次、全方位金融需要◆★◆。二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无贷户■■■★、首保户、无还本续贷★★◆、信用互认四项名单,配套主办行(司)机制,“一对一★★◆■■■”提供精准服务。三是聚焦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全国试点★◆,为◆◆“名特优新■★◆◆”商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放心消费★■■◆★★”商户构建“放心消费+信用”的融资模式★★■★◆。

  四、提质增效,推动金融服务模式试点突破◆◆★★。把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难点★★■■、堵点,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推动改革试点。着眼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开展了专利质押线上办理及全流程无纸化全国试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险运营服务中心,深化知识产权◆◆“保险+维权+服务”的风险减量服务模式。着力护航外贸型企业平稳发展★◆★■,推广★■■★◆★“甬贸贷★★”平台及“信用保险融资”模式,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2344家★■■◆★,助力获得融资139.22亿元◆★◆◆★。着重推进“增值化改革■★■◆■★”★◆★,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延伸至银行网点办理,实现了■■◆■★◆“全程网办”。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农业资源丰富★◆,全省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表示,安徽局厚植金融沃土,深耕“三农”服务■■★★★◆,全力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三、功能监管强调一致性■■★■,就是要用好一把尺,突出三个◆■◆★◆★“一”。即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统一监管,用科学的监管标尺有效实现监管贯通,防止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重点是建立跨机构监管和跨市场协同的标准与机制,尤其是在交叉金融领域■★◆■◆★、资管类业务以及普惠金融考评等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数据合规的指导意见,提升监测统计标准的统一性■◆。同时,功能监管既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又要防范各自为政的“竖井式监管”★■,增强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四是托底增收◆◆★■,开创和美乡村建设新局面。一方面,围绕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推广“防贫保”综合保险。另一方面◆★,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农业主力军,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对接活动。截至2023年11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较2021年末规模增长79%◆■◆★■,信贷覆盖率提升超30个百分点。

  一、机构监管强调整体性◆■★,主要是画好一张像,突出三个“抓”。一是抓机构法人。重点关注总行总公司资本约束、顶层设计、考核机制★■★◆★、合规文化、三道防线、管控能力■◆◆◆■、科技支撑等方面,同时做好分类分层监管。二是抓公司治理。这是“牛鼻子◆■”,重点关注党的建设、股东行为,防止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三是抓市场准入,重点是三个防止,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防止高管与从业人员★★■■★◆“带病流动”,防止各类“伪创新■■■◆■■”由监管背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国栋介绍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后■★,为切实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监管职责使命■■,在全系统启动“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建设工程,也就是“四新”工程,着力推动以思想大转变促进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卫江介绍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情况。作为属地监管部门★■■■◆■,四川监管局引领金融机构着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入量增、期长★◆★、面广、价优的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助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建设。

  坚持供需两端发力★★★■★,金融助力产业发展■◆■“向阳而生★◆■◆★◆”◆■◆。供给端,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放贷款余额1276★■★◆.3亿元★◆,助力极米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长虹、京东方建成国家级“双跨”平台,四川时代等生产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消费端★★,持续助推消费提档升级,截至2023年11月末,汽车、家电等消费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同比增长14★■◆◆.4%。在推动消费“跑■■◆◆■◆”起来的同时,也让投资“活■◆■◆”起来,强化融资保障,以项目新实景带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力,全省重点项目贷款余额超1★■.8万亿元,助力700个省重点项目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二是统筹“软■■◆★”“硬”兼修,助力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一方面■◆,完善“软环境★■◆◆★■”。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汇集涉农数据,开展信用评价,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在全省近八成的1.2万个行政村,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另一方面,提升◆◆★★“硬实力”◆◆★◆。建立主要银行机构县域一对一“包保”服务结对机制,强化对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

  一、加强协同,构建多维高效的政策体系。强化部门联动◆★★★★■,近3年共牵头出台政策文件15份,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财税政策有效协同,构建“1+N”金融惠企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以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为核心,涵盖外贸、科技◆★、小微等重点领域。通过监管评价◆■★★■、监测通报、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坚持金融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金融“育苗■■■■★”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强顶层设计,联合科技厅连续七年制定科技金融年度要点,出台科技金融◆◆“投贷服◆★◆◆”融合发展意见,建立健全项目推送◆★、银保企磋商、政府增信、风险分担等机制。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引导推出★◆“天府科创贷■■”“科易融”◆◆★“科融保”等40余项产品。

  六、纾困解难促发展,以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从提高效率、便利群众角度出发,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普惠金融内涵式发展,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世重介绍了推进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

  三是服务产业兴旺,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新动力。一方面,对标安徽千亿斤粮仓战略■■■,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管合一”保险试点。另一方面,聚焦安徽重要产业布局,引导金融资源向★■★■“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倾斜,联合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大力推广畜禽活体贷、特色农险等适配金融产品,支持农业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五、惠民暖心办实事,坚定捍卫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用心用力用情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把群众关心的金融领域★■◆“关键小事★■”办好办实。不断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推动构建责任清晰★★■■、高效顺畅的消保工作体系。强化源头治理,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要求,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

  三★■★■★★、凝心聚力守底线,央地协同推进金融监管全覆盖。因地制宜加强央地协同,推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如★■,2023年◆■★,该局与市有关部门深化反保险欺诈联防联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4.3亿元;搭建行业联合、监管联席、部门联动“三联◆◆★★■”反黑灰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约5500万元◆■◆;联动人社部门强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监管,为万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35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介绍了★◆★◆■“五大监管★◆”在上海的生动实践。王俊寿指出,近年来,上海监管局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为己任★◆■◆,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努力提升监管的整体性、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力求以五性的标准检验“五大监管”的效能■◆◆■,并在此基础上共同绘就金融行业的“五篇大文章◆★”。从逻辑角度分析,■◆◆■“五大监管”是一个三纵两横的矩阵体系,是多维立体的监管架构★◆★★★,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犹如人的五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对机构形成整体画像■◆■■★★;又如人的五指,掌心打开,各有所长;聚指成拳,形成监管合力。